第380章 楚庭惊变(1/1)
那位大臣听闻武将质疑,神色镇定自若,不慌不忙地微微转身,面向端坐在高高龙椅之上的萧冼,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,坚定有力地说道:“启禀陛下,若朝中还有人对夏国拥有先进武器一事存疑,臣以为不妨将之前从前线撤回的士卒,传唤几人上殿。当庭仔细询问,比对他们的言辞与战报内容,究竟是真是假,自然立见分晓。”他一边有条不紊地陈述着,一边用余光悄悄扫向朝堂上的众人,暗中观察他们的反应。此刻,他心中暗自思量,唯有凭借确凿的人证来证实,才能彻底打破众人心中顽固的疑虑,让大家真正正视夏国所带来的巨大威胁。
萧冼稳稳地端坐在龙椅之上,神色凝重如渊,他微微眯起双眼,陷入了短暂却深沉的沉思。片刻之后,萧冼猛地睁开双眼,那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决然,犹如划破夜空的闪电,他高声下令道:“来人,即刻前往军中,挑选几名之前从前线撤回的士卒,以最快的速度带上朝堂。”他的声音犹如洪钟,在大殿内久久回荡,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此时的他,心中同样被疑惑与不安所充斥,急切地渴望弄清楚夏国那令人胆寒的真实实力。
半个时辰后,一阵略显凌乱的脚步声从殿外由远及近传来,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。几名身着破旧铠甲的士卒被带了上来,他们的铠甲上布满了斑驳的痕迹,诉说着战场上的残酷。士卒们面容憔悴,眼神中透着疲惫与恐惧。踏入大殿的瞬间,他们抬眼望见威严的皇帝和满朝神情肃穆的文武百官,顿时吓得浑身如筛糠般颤抖,“扑通”一声整齐地跪在地上,头深深地埋了下去,几乎要贴到地面,根本不敢抬头直视上方。
朝堂上的大臣们见状,纷纷围拢过来,开始轮番对他们进行细致入微的询问。起初,士卒们紧张到了极点,回答问题时结结巴巴,声音颤抖,仿佛随时都会被吓晕过去。但随着询问的逐步深入,他们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,言辞也变得流畅了许多。众人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士卒们的每一句话,越听脸色越发凝重,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。士卒们的回答与战报上的内容惊人地一致,甚至还补充了一些战报上未曾提及的细节,使得夏国军队的恐怖形象愈发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。
当听到士卒描述道,一开始他们还鼓足勇气直面敌军队伍,然而,待他们冲锋起来,对方的武器立即开火,只见己方冲锋的队伍如同被无情的镰刀割倒的麦子一般,成片地被击倒在地。而他们奋力进攻,却连对方的衣角都未曾碰到。此言一出,震惊的众臣们仿佛被施了定身咒,半天都说不出话来,整个大殿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。
这时,一名身材魁梧壮硕、脸上带着一道醒目狰狞伤疤的将领模样的士卒,犹豫了一下,仿佛在内心做着激烈的挣扎,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开口说道:“陛下,诸位大人,夏军攻城时,用的还有另外一种武器。发射出来的东西速度极快,我们根本看不清,但是那威力,能直接将城门轰得粉碎,比之前提到的那种武器威力还要大得多。小的亲眼所见,那场面,实在是太可怕了,地动山摇,城门瞬间化为齑粉。”他一边说着,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惊恐之色,仿佛又回到了那噩梦般的攻城现场。
此言一出,朝堂之上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,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清楚楚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得呆若木鸡,仿佛灵魂都被抽离,纷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。大臣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眼神中充满了忧虑与不安,仿佛能看到楚国未来那岌岌可危的命运。他们深知,若夏国真的拥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,楚国原本看似坚固的边境防线,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,或许在敌军的强大攻势下,会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。而坐在龙椅上的萧冼,此刻也是眉头紧锁,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,他的心中五味杂陈,既有对夏国实力如此强大的震惊,又有对楚国未来战局深深的担忧。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一场战争,如今却因为这些未知的强大武器,变得前途未卜,犹如迷雾笼罩,让人看不清方向。
萧冼面无表情地轻轻挥了挥手,那几名被带上来的士卒便如蒙大赦般,在旁人的带领下,脚步匆匆地快步走了下去。他的目光随即转向站在一旁时刻待命的太监,声音低沉而缓和地说道:“去吩咐建功立业,但毕竟也是为了楚国出生入死,历经磨难,不可亏待了他们。”
萧冼的这番话,那可是金口玉言,如同定海神针一般,直接为那些逃回来的士卒定下了全新的基调。在此之前,由于这些人顶着逃兵的罪名,且他们所讲述的经历太过离奇,根本无法令将领们信服。众人皆认为他们是因为害怕受到严厉惩罚,才串通一气编造出这些荒诞不经的谎言。因此,这些士卒一直被关押在军营之中,不仅要从事繁重不堪的苦力劳动,甚至还时常遭受他人的虐待,日子过得苦不堪言。
现如今有了萧冼的这一句话,他们的身份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,从人人唾弃、遭人鄙夷的逃兵,摇身一变成为了有功之臣。如此一来,他们的待遇自然也会与从前截然不同,生活状况将得到极大的改善。
待士兵退下,萧冼见众人依旧都沉默不语,犹如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,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无奈之感。他缓缓扫视了一眼朝堂上的众臣,声音沉重地沉声道:“诸位爱卿,如今敌军压境,形势万分危急。不知诸位可有什么退敌的良策?”
然而,回应他的只有一片令人窒息的寂静,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无声的深渊。朝堂上的大臣们或低头沉思,眉头紧锁,似乎在脑海中苦苦思索着应对之策;或面面相觑,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,竟无一人站出来答话。整个朝堂被一种压抑、绝望的氛围所笼罩,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萧冼见状,只得无奈地摇了摇头,那动作仿佛带着千钧重担,然后朝着站在一旁的太监使了个眼色。那太监立即心领神会,赶忙上前一步,扯起他那尖细而嘹亮的嗓音,高声喊道:“退朝!”
群臣们听到皇帝的话语后,毫不犹豫地纷纷躬身行礼,异口同声地喊道:“恭送陛下!”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。在这一刻,他们终于可以暂时摆脱那令人窒息的氛围。
萧冼回到御书房后,心情异常沉重,仿佛被一块巨石死死地压着。他在屋内不停地来回踱步,脚步急促而沉重,眉头紧锁,仿佛一个深陷困境的囚徒,在苦苦思索着应对当前严峻局势的良策。
就在他焦虑不安、心烦意乱的时候,一名太监匆匆走进御书房,先是恭敬地躬身行礼,然后高声禀报:“启禀陛下,莫大人求见。”
萧冼微微点头,表示让他进来,但他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,依旧在屋内来回急促地踱着步,仿佛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世界。
过了一会儿,太监领着之前那位身形略显单薄的大臣走进了御书房。这位大臣正是之前在朝堂上出言反对出兵的兵部侍郎莫翊。
莫翊见到萧冼后,连忙上前,恭恭敬敬地躬身行礼,口中说道:“臣参见陛下。”声音中带着一丝敬畏与谨慎。
萧冼停下脚步,目光落在莫翊身上,看了他一眼,然后淡淡地问道:“莫大人有何事呀?”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与疑惑。
莫翊看了看站在一旁的太监,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,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。萧冼见状,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,于是挥了挥手,示意太监先退下。太监心领神会,躬身退出御书房,并轻轻合上了房门,将屋内的世界与外界隔绝开来。
待太监离开后,莫翊这才放下心来,缓缓开口道:“启禀陛下,如今夏国来势汹汹,其军队已经如汹涌的潮水般逼近我国边境。臣经过深思熟虑,反复权衡利弊,有一个想法,不知道当讲不当讲。”声音中带着一丝忐忑。
萧冼走到书案后缓缓坐下,脸色凝重地看着莫翊,缓声道:“莫大人,有什么话尽管道来,不必有所顾忌,朕也不是听进话的君主。”
莫翊来到了桌前,犹豫了片刻,咬了咬牙,猛地扑通一声双膝跪地,那沉闷的撞击声仿佛敲在了萧冼的心上。
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萧冼惊愕不已,他猛地站起身来,瞪大了眼睛,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,仿佛看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。过了好一会儿,他才回过神来,连忙出声喊道:“莫大人,你这是何意?还不快快起身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