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9章 高傲的宋解元(1/2)
第219章高傲的宋解元
赵祯陷入了沉思。
他可以肯定的是宋煊肯定是不知道自己对他的关注!
皇城司的那些人办事能力可以差,但是赵祯不会怀疑他们的忠诚度。
这些人全都是功勋家族的子弟,大多数人都是与大宋皇家绑定在一起的。
赵祯站起身来,溜达了几圈。
他隐隐有个猜测,但是又觉得当年的事,万一十二哥他不记得了呢
那么惊险的事,他不可能不记得。
当年分别后,大家再也没有见过面了。
“十二哥儿一直都在老家勒马镇,搬到宋城也不过两年,他能有什么朋友可以千里共婵娟呐”
赵祯止住脚步:“该不会是朕吧”
一想到这里,赵祯就忍不住以拳击掌。
越想越有可能!
当年大家分别后,倒是说了什么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的约定。
然后宋煊就带着那几个乞丐潇洒的离开东京城了。
“就是朕呐!”
赵祯当即笑出声来:“除了朕,他还能有什么故友”
“对,便是朕!”
“十二哥儿并没有忘记我啊。”
“嘿嘿嘿嘿。”
小皇帝赵祯感到十分的得意。
许是幼年的那次惊险经历,在他脑子里如同刀削斧般的存在。
以至于就算有噩梦出现,赵祯也总是会在噩梦当中,看见有人伸出手拉了他一把,拜托困境。
即使处于噩梦当中十分害怕,可害怕的情绪不会持续太久。
赵祯又重新回去,瞧着自己誊抄的那首水调歌头,越看越满意。
相比于史书上的记载,赵祯也乐意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诗词当中。
特别是一首瞧着就像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一样。
十二哥的其余两首流传的诗词,赵祯也都记在心中。
特别是传闻是十二哥八岁所作的那首咏蛙,在赵祯听来简直是霸气非凡。
但是论优美,赵祯觉得不如眼前这首词。
“哎呀,哎呀。”
赵祯又开始转了几个圈,越发觉得只有时间够长,才能称得上一句故友。
赵祯觉得自己与宋煊当年可谓是生死与共的关系,怎么算都是故友的范围内。
他忍不住笑道:“这世上除了我,还能有谁啊!”
赵祯终于平复了自己的心情,这才重新坐在椅子上,继续观看
在之后全都是一些日常的事情,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趣事。
随即赵祯瞪大眼睛。
“十二哥他竟然中了解元”
“十二哥成了宋解元!”
赵祯再一次从椅子上弹射而起,他在日常当中就看见宋煊今日去书院读书。
明日去书院读书,晚上会练武锻炼身体之类的复述。
赵祯从这些信件当中,能看得出来宋煊平日里对功课是十分认真的。
但是宋煊真的能考中应天府解元这件事,着实是让赵祯意外。
“十二哥儿上次落榜,这次就直接考中解元了”
赵祯仔细看了看高遵甫的报告,却是如此。
他也确信高遵甫不会拿这种事来取乐。
至于什么应天府学子在此次发解试当中,足有七十二人上榜之类的,自是被小皇帝赵祯给忽略了。
赵祯是想着宋煊能够早点考中进士。
最好考个状元到朝廷当中。
届时自己亲政了,自是能够让他当朕第一个钦点的状元。
可照宋煊考中解元的速度来看。
他明年就能来到东京城参加殿试。
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。
按照母后的意思,自己明年不大能亲政吧
故友再不断的进步,而自己依旧处于学习政务当中。
对于朝廷大事,他一丁点决策权都没有。
到时候十二哥参加殿试,万一母后又是按照天圣二年点状元的想法。
不去点十二哥的状元,自己该如何为故友争取呢
想到这里,赵祯又有些担忧。
即使现在赵祯觉得自己不能够亲政,可是也该拿一两件政务练练手,而不是母后那里都处理完了,然后再送到自己这里观摩。
之后母后会抽空检查一下,询问自己为什么如此做。
若是答的不好,她再说一说。
赵祯是个孝顺之人,又不敢违背母后的意愿。
什么苦楚都只能往自己个的肚子里吞。
他更不知道刘娥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这件事。
在宫内,谁说谁死!
刘娥权势滔天,否则也不会有想法要s武则天的行为。
“十二哥,如此看来,倒是我走在后面了。”
赵祯再次悠悠的叹了口气,未曾想到宋煊进步的竟然如此之快。
……
宋煊从宿醉当中醒过来,其实也算不得喝醉。
顶多是被人灌酒,他一个不惧,给他们统统放倒后,有些累了。
宋煊起床去放了水后,又站在窗户边,瞧着外面人来人往。
今日下午还要去参加晏知府召开的宴会。
宋煊拿起早就方好的凉白开,喝光了水杯里,长舒一口气。
外面聚集的人也有不少。
“少爷,醒了。”
陶宏喊了一声:
“今天一早有好几个媒婆来了,都被我给回绝了。”
“嗯。”
宋煊点点头,如今自己过于瞩目,有些事并不方便出头。
陶宏随即把几张画卷放在宋煊桌上:
“这是几家不死心的,特意送来的自家小娘子画像,你且开开眼,实在是推脱不开。”
以前宋煊表现出败家子的气息,但好歹是有钱,又有产业。
虽然也有人上门说亲,但是都被回绝了,人也不会再来。
可如今的宋煊考中应天府解元,那便改变了许多人的认知。
钱不如权好使。
尤其是宋煊是一个有潜力的科举学子,将来考中进士的几率是极大的。
大宋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,都愿意与还没有考中进士的人结为亲家。
一般都是在通过省试后,在殿试之前成亲才是大流。
诸如宋煊这种年纪轻轻便是解元的,那就不等他通过省试,便要先抓在手中,以此来达到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姿态。
若是放他去了东京城,家乡这群士绅人家,如何能争的过他们
宋煊来了兴趣,拿起画卷,扯开绳索,慢慢展开。
“哎,这姑娘画的不错,就是不知道有几分真颜色。”
陶宏也是颔首:“不错,尤其是画了侧面的,万一另外半张脸上有痣怎么办”
他晓得宋煊不喜欢这类型的,从画册当中就能瞧出来这位姑娘的胸不大。
毕竟传统士大夫的喜好都是小雷,他们那些人纵然晓得女儿雷大,也会让画师故意画小一些。
宋煊挨个看完,随即放在一旁:
“放进柜子里,毕竟还是未出阁的姑娘,给别人看去了也不好。”
陶宏一边收拾一边问:
“少爷,按理说这终身大事我也没权力为你做主,就是想问一句,你当真是要娶一个武夫的女儿”
他经商这么多年,涨了许多眼界。
对于大宋官场而言,自是明白与朝中武人结亲,仕途上并不会那么的顺畅。
以文驭武是国策。
只要大宋还存在,就不会改变的!
曹利用他在中枢这么多年,以前脾气耿直,对谁都不假颜色,定是得罪了不少人。
朝中不知道有多少小人想要给他使绊子。
尤其是等宋煊真正爬上高位了,还是有一个文人宰相老丈人,助力会更多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