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2章 抉择(1/2)
处理完归德府的那些旗人,清点了被俘的万余鞑子降卒,为了杜绝隐患,蒋西山把这万余鞑子降卒划分为二十个小队,每个小队五百余人,然后用押送这些降卒返回武昌府的借口,把万余鞑子降卒诓骗到野外,全部枭首。
并安排人手把这些鞑子的首级用石灰腌制,送到唐山,以此来打击鞑子唐山城中守军的士气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几天后,归德府失陷的消息,先后传到开封府和济南府。
顷刻间,开封府和济南府中的鞑子守军军心涣散,甚至军中还传出多尔衮早已战死之类的谣言,弄得城中守军人心惶惶。
面对城中内外交困的局面,阿济格这才知道,开封府外的几万明军乃是幌子,明军把心思全都放在归德府上了,只是,如今归德府失陷的消息传来,摄政王多尔衮也音信全无,只有鳌拜狼狈逃到济南府。
眼下,阿济格明白,仅靠开封府城中的数千满洲精锐,恐怕是镇不住城内的那些汉卒了,就算其中还有一些与大清牢牢绑在一起的汉将,但人数最多不超过一万,想要靠这不到两万人,镇压城内十几万有二心的汉卒,怕是难以维持住局面。
一旦这些汉卒趁着明军攻城之际,趁机反水,开封府就是他阿济格的葬身之地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另一边,济南府的情况则要稍好一些。
虽然济南府的清军守军只有不到八万人,但在加上鳌拜带来的两千余镶黄旗后,城中的满洲守军接近两万,虽然战斗力不如多尔衮率领的精锐,但也能稳住城中的那些汉卒,使其不敢反水。
只是,济南城外的明军,并不像之前他们得到的情报那般,只有两三万人。
因为此时的济南城外,光是驻扎在济南城东北、东和东南三个方向的明军人数便超过了五万人,并且根据出城探查的哨探传回来的情报,从浙江方向和山东半岛方向,还有持续不断的明军正在往济南府集结,粗略估算的话,明军至少会在济南城外集结超过十万大军。
至此,清军这才搞清楚,明军此番北伐,总兵力超过了三十万人,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开封府,军营。
“王爷,奴才认为,开封府不可守,如今摄政王生死不明,王爷便是我大清最后的支柱,若是连王爷也在这开封府遭遇不测,我大清可就危险了。”
军帐内,阿济格的心腹正在劝说,想让他趁着明军没有对开封城进行围困时,率领城中的精锐离开,前往西安府。
毕竟目前大清境内,只有西安府还算是稳定,并没有遭到明军的大规模进攻,只是偶尔会遭遇四川方向的大西军余孽袭扰。
听到心腹的言论,阿济格还是很动心的,只是,往西安府撤退的话,那他们距离京师可就越来越远了。
万一多铎那边收到消息,抢先控制了京师的局势,那他阿济格不得屈居在多铎之下?
“本王觉得,摄政王应该安然无事,如今我军并没有收到关于摄政王确切的消息,鳌拜只是摄政王留在归德府的将领,眼下,归德府丢失,摄政王没有出现在济南府,更没有出现在开封府,唯一可能出现的地方,只能是西安府。”
阿济格走到桌前,手指在地图上比划着。
虽然从地图上看,多尔衮想要从明军的地盘前往西安府,困难重重,但如今多尔衮麾下的大军音信全无,若是被明军全歼了,明军必然不会放过此等消息,因此,在阿济格看来,多尔衮大概率是受到明军的狙击,无法脱困,而多尔衮在无法脱困的情况下,唯一的生路便是翻山越岭前往西安府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