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夜话(2/2)
诚然,李时安不曾打算干预,这种对外的事,向来该由林尽染拿主意,故继而引出另一桩话题,“那夫君打算如何面对昭楚公主?”
李时安的指尖按上他欲启的唇,“夫君可莫要拿与公主清清白白这番话来搪塞我。今夜娠芳殿中的对话,我也听得真真切切。望仙楼外···夫君当真无甚与我分说?”
这本就难以启齿,况且又是情急之下的举动,或许连他都忘了,持拿小弟弟和掩她唇的手是否为同一只。
昭楚公主讨要说法,无非是要挟他妥善处理此事,毕竟知晓内情者唯他二人。
李时安见他面露难色,“夫君也不必勉强,我不过是随口一问。然今夜昭楚公主的态度很是果决,她对夫君的坦诚相告也未必是假话。”
女人的直觉向来精准,李时安显然感觉到昭楚公主对林尽染不一样的情愫,或有压抑,却也绝非是她口中所说的佯装倾慕。
林尽染眉峰微蹙,稍稍掩饰有些慌乱的眼神,长叹一声方才说起小树林里发生的意外。
李时安的俏脸腾地烧得绯红,连颈子都漫上薄霞,指尖顺着他的寝衣系带钻进去,掐住腰侧软肉轻轻一转,娇嗔道,“无怪昭楚公主非要你给个交代。若换成是我,恐会将你曝尸荒野。”
林尽染讪讪一笑,他总不能解释,男子若是来不及寻到茅厕,便会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解决吧,可终究是无意中冒犯了公主。
李时安嗔怪之余,又不禁一声叹息。毕竟对方公主的身份,与元瑶和宋韫初不同,从古至今还未有公主为妾的先例。她自觉无福消受地位能尊于公主,否则这不是活脱脱地打皇室的脸嘛!
“车到山前必有路,多思无益。如今先只管应对当下的局面,至于昭楚公主······之后要打要罚,且随她的心意。”
“公主也未必会舍得。”
昭楚公主接连几次为他设身处地考虑,即便遭遇这般难堪的意外,也是兀自承担。望仙楼外的肌肤之亲和安乐居的独处一室,她或许会烂在肚子里,可终究是攸关女子的清白名节。李时安心底没来由地涌起一丝隐忧,这又该如何妥善地给公主一个交代。
翌日,大将军府
赵伯自寅时起便忙里忙外、盏茶未歇。按往年的惯例,姑爷和小姐会在元正这日来拜年。原这些应是由许倬云亲自张罗,却因在内院照顾太夫人和小祖应,根本无暇料理这些琐事。
太夫人在老妪的搀扶下,坐于梳妆台前,精心地拾掇妆容。
许倬云低声趋近,“祖母,时辰尚早,不若再歇息片刻。”
近日坊间的传闻似风一般地吹进大将军府。即便林尽染与李时安每每请安时,心绪藏掖得极好,依旧未能逃过太夫人的眼。
朝堂的波谲云诡,明里暗里的腌臜手段,太夫人也算门清。林府内宅的蜚语愈演愈烈,想来与先前揽月楼的案子逃不开干系。
纵然这对夫妻平素谨小慎微,也难免会落人话柄。只是没成想这些个簪缨世族,连脸皮都撕了,偏拿这些见不得光的阴私来磨人心性。
太夫人近日几是辗转难眠,形容有些憔悴。她素日里虽也过问过子嗣,却深知孙女心思重,如今若再催迫太紧,反教她忧思过度伤了本元。
“不妨事,老身觉浅。眼下若再躺回榻上,怕也难入眠。”太夫人微微侧首,打量片刻,又问向一旁服侍的老妪,“素娥,这胭脂会否薄了些,倒衬得面色寡淡。”
老妪不慌不忙地替她戴上木樨花簪,啧啧道,“太夫人的气色尤甚以往,哪需胭脂点缀。”
“你惯会讨我的欢心。”
太夫人笑容未减,抬手往后探了探,模糊间只闻见一阵香风,腕间忽触到温热的掌心,遂借力起身,“倬云呐,不必守着老身。你带祖应去前院看看信忠准备得如何?时安和染之若是到了,便引进院里来。”
许倬云知晓,祖母的眼疾是愈发深重,加之年事已高,又挂心小两口的近况,身心俱疲。可眼下除了祈祷时安早日有喜,教那些谣言不攻自破,似乎也别无他法。然时安身上的寒毒未除,又如何能孕育子嗣?
她俨然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。毕竟既要替小姑隐瞒寒毒的病情,又要瞒报祖母忧思成疾的近况,可算是左右为难。
许倬云勉力压抑心中的愁绪,说笑道,“祖母,赵伯办事一向妥帖。适才孙媳已让祖应去前院等候,若染之与时安到了,小祖应怕是跑得比府里的下人还快哩。”
“嚯嚯嚯~”
太夫人眉梢眼角俱是笑纹,声线浸了暖意,“你父亲来信,近年北境还算安稳,贸易坊虽有些宵小滋事,却也教当地镇压。或许用不了三两年,二郎也能时常返京,不再教你委屈苦守空房。”
“祖母说的哪里话。夫君驻守北境,是为尽忠;孙媳自当要代夫君在家尽孝,这些是孙媳的本分。”
太夫人在她的搀扶下,缓缓落座,语调温和道,“时安上次回府,说是元正要带府中妾室与医馆的女医一齐拜年。虽说妾室从属随侍,可时安此举亦有彰显主妇容忍的德行,算是能稍稍平息城中盛传内宅不合、妻妾反目的流言。只是嫡庶有别,未免落人话柄,倬云还是要多费些心思。”
许倬云微微屈身,“年前孙媳与时安斟酌商议,于旁厅另设席面,安排元娘子与宋姑娘分席用膳。孙媳与赵伯也已交代妥当,再三叮嘱下人言行,以免授人话柄。”
毕竟是出自李时安的个人意愿,方会携带妾室归宁。
依循礼法,此举已有失礼之虞。毕竟正妻与妾室甚至都不能‘同坐共食’,于内宅私室尚可容让,可终归是李时安的娘家,是要叙外亲之谊的场合。如何拿捏这其中的分寸就显得尤为重要,未免留人僭越礼仪的说辞。
太夫人慈眉善目地轻轻点头,“如此甚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