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6章 骷髅殿没 半道杀出的道人(1/2)
然而,府兵制本身是有其传承性的,它类似于后来的卫所制,招兵的方式其实都带有一定的世袭色彩。
这种制度在初期或许能够保持军队的忠诚和战斗力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腐败现象却能够迅速滋生。
因为只要武器和装备的价格一上涨,朝廷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轻松收割府兵们的血汗钱。
如今,大唐的府兵制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。
这也是为什么当李二(即唐太宗李世民)决定对高句丽动手的时候,他只是在府兵里面抽调了一小部分人,而大部分人则是通过招募的方式得来的士兵。
历史上着名的将领薛仁贵之所以能有机会建功立业,也是得益于李二看轻了府兵的问题,担心府兵的战力不足,武器装备也无法满足战争的需求。
而那些招募来的士兵,很多都是有些钱财的,他们有能力购买不错的装备,从而在战场上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。而且李唐王朝在打仗的时候,还习惯性地带上雇佣兵。
所谓的雇佣兵,李唐王朝说得很清楚,就是打仗的时候大家一起上,受将领的统一管理,但斩首敌人后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。
不得不说,府兵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侵略性的,这一点是募兵制所不具备的。因为府兵们往往对战争有着更高的热情和更坚定的信念,他们愿意为了国家的荣耀和利益而战。
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制度的腐朽,府兵制的这些优点也逐渐被磨灭,最终成为了历史的尘埃。
毕竟,拿死工资和拿提成完全是两码事。死工资稳定却缺乏激励,而提成则直接与业绩挂钩,能够极大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。
要是能够拿提成,那动力自然是更加充沛、更加足够的。现在的唐军便是如此,平日里普遍缺乏作战的动力,士气低迷,仿佛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。
但要是真的有战争爆发,他们也会变得异常勇猛,敢于玩命,那种为了胜利不惜一切的劲头,即便是种地十年也比不上他们所获得的荣耀和满足感。
“这些家伙恐怕也是有所准备的,不然他们也不敢对我们做出这样的事情来。”程咬金眉头紧锁,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凝重,“看来,骷髅殿有着更大的阴谋和计划,我们必须尽快赶到齐地,查明真相,阻止他们的行动。”
程咬金不傻,高士廉也同样不傻。他们都是历经风雨的老狐狸,自然能够看透这些人这样做的真正目的。
“那就抓紧时间吧,”高士廉语气坚定,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,“这一次,我们一定要让这些家伙知道,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大存在,让他们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!”
高士廉对骷髅殿的痛恨简直溢于言表。他与李渊之间原本就少有往来,这主要是因为两人之间存在着难以言说的尴尬。
当初,他是李渊最信任的人,被视为左膀右臂,然而,他却背叛了李渊,投向了李二的阵营。
这使得李渊对他一直心存芥蒂,即便时至今日,李渊对他依旧心怀不满。这一次去见李渊,高士廉心中清楚,自己少不了要被一番奚落和指责。
“高先生,”程咬金看着高士廉,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,“说实话,你能从国子监那种地方出来,参与到这种纷争之中,我已经很震惊了。”
高士廉闻言,只是轻哼一声,脸上露出几分不屑:“有什么可意外的?我不过是厌倦了那种养老般的生活罢了。”
“嘿嘿,”程咬金笑了一声,拍了拍高士廉的肩膀,“高先生啊,您可别谦虚了。您在国子监那可是教授之职,懂得人都知道,那基本上就是养老的。而且,您也确实喜欢那种学术氛围,不是吗?只是没想到,您竟然还有这等雄心壮志,愿意出来与我们并肩作战。”
高士廉轻哼一声,眉头微微蹙起,眼神中带着几分郁闷与无奈,他缓缓地将目光投向李渊,声音低沉而富有深意地说道:“长孙家在我朝已经占据了众多的席位,家族中的子弟遍布朝野。我若是不选择隐退,恐怕长孙家就得面临隐退的局面了。毕竟,岁月不饶人,我已经老了,精力大不如前。”
高士廉心中暗自叹息,那份深沉的无奈如同夜幕下的暗影,悄无声息地笼罩着他。
他深知,自己表面上虽看似钟情于那清静无扰的生活,远离尘嚣,实则这选择背后藏着更多的是迫不得已的辛酸与妥协。
长孙家与高家之间,那些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如同一张无形的网,将他紧紧束缚在这权力的旋涡之中,每一步前行都显得愈发艰难而沉重。
这种特殊的身份,让他仿佛时刻都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上,稍有风吹草动,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尤其是皇帝的猜忌之心,更是如跗骨之蛆,难以摆脱。
他轻抚着案上的茶盏,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疲惫与忧虑,继续缓缓道:“皇帝的心思,向来深不可测,多疑几乎成了他的天性。即便是如长孙家这般显赫一时、门庭若市的大家族,也不可能完全逃脱被无端怀疑的命运。”
历史的长河中,这样的教训还少吗?若非如此,长孙家又怎会遭遇那场突如其来的流放岭南之祸?
那真是一场令人心寒的浩劫啊,家族的声誉在风雨中摇摇欲坠,子弟们流离失所,四散天涯,往昔的辉煌仿佛一夜之间化为了泡影。
说到这里,高士廉的眼神变得更加凝重而深邃,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幽暗角落。他停顿了片刻,似乎在思绪的海洋中奋力挣扎,试图抓住那一丝渺茫的明悟。
片刻之后,他又缓缓开口,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苦涩:“也是,这一次朝廷派你出来,恐怕也是有着这方面的重重考量。
毕竟,你们与太上皇之间的关系,可算不上融洽,甚至可以说是暗流涌动,危机四伏。
在这波谲云诡、变幻莫测的朝堂之上,每一步都需走得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,稍有不慎,便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啊。
你我皆身处漩涡中心,唯有谨言慎行,方能在这权力的游戏中求得一线生机。”
“老程,这件事已经明明白白地摆在台面上了,再也遮掩不住。”李二暗地里其实是巧妙地利用了高士廉的影响力,然而高士廉对此却是有苦说不出。
高家原本就已经在筹划着逐步淡出朝堂的纷争,毕竟高家的后辈中人才凋零,显得颇为孱弱。
加之长孙家在朝堂之上如日中天,风头一时无两,这样的情形下,高家自然不敢过于张扬,以免引火烧身。
“老高,这其中的利害关系,我自然是心知肚明。但你也应当十分清楚,高家若是继续这般消沉下去,肯定是行不通的。高家是高家,有着自己的荣耀与尊严;
长孙家是长孙家,他们也有他们的雄心壮志。”高士廉闻言,脸上不禁闪过一丝愕然,显然对程咬金如此直白的言论感到有些震惊。
“可长孙家……”程咬金冷笑一声,打断了高士廉未出口的话语,“老高,我虽然比你年轻几十岁,但论起对世事的洞察,我自认为还是要比你通透几分。说起来,你我两家祖上还有些香火之情,我又岂会坐视高家衰落而不顾?”
高士廉眉头紧锁,目光炯炯地看向程咬金,催促道:“老程,你有何良策,但说无妨。”
程咬金轻笑一声,缓缓说道:“老高啊,长孙家与高家虽然通过联姻结成了亲家,但如今长孙家已经强势崛起,甚至隐隐有超过高家的势头。更为关键的是,长孙家在权势日盛的同时,并未有所收敛,反而愈发咄咄逼人!”
高士廉听了程咬金的话后,心中不禁暗自点头,表示赞同。他可不是那种愚笨之人,对于程咬金话中的深意,他自然是心知肚明。
高家一直以来对长孙无忌的发展可谓是不遗余力,不仅在物质方面给予了大量的资助,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他有着养育之恩。
可以说,高家对长孙无忌就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般,全心全意地培养他、支持他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长孙无忌对高家的回报却显得有些吝啬。尽管高家为他付出了这么多,但他却并未给予高家太多实质性的帮助或回报。
如今,长孙家族已经日益强大,就像一棵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,根深蒂固,枝叶繁茂,成为了一个不可小觑的大世家。
但他们似乎并没有因为家族的繁荣而有所收敛,反而继续保持着扩张的态势,这种行为无疑是非常危险的,就好像在悬崖边上行走一样,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坠入万丈深渊。
谈及高家,高士廉不禁面露忧色,坦言高家子弟中并未涌现出太多杰出的人才。即便是他,心中怀揣着发展高家的宏愿,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也不免感到力不从心。
他深知,仅凭一己之力难以扭转家族的颓势,高家这一代的弟子确实不够出类拔萃,难以担当起重振家族的重任。
程咬金闻言,嘿嘿一笑,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狡黠。他拍了拍高士廉的肩膀,说道:“老高啊,虽然你辈分比我高,但论起这一代的见识和眼光,你可就差得远了。长孙无忌那老小子与老房之间的恩怨纠葛,与你高家又有何干?你何必自寻烦恼呢?”
高士廉闻言微微一愣,显然没有料到程咬金会如此直接地指出他的问题。他疑惑地问道:“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程咬金轻哼一声,脸上洋溢着几分自得之色:“这一点你就不如我了。我家老大和老二都与房老二关系不错,他们之间的交情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。若是有朝一日房家有什么风吹草动,我家也能及时得到消息,做好应对。”
听到这里,高士廉心中的迷雾瞬间消散,仿佛被一道明亮的阳光穿透,他的眉头渐渐舒展,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
然而,就在他刚刚感到一丝释然的时候,新的担忧却如潮水般涌上心头。
“我明白了,只是如此之多的人汇聚在房二身边,恐怕危险也不会小啊!”高士廉的声音中透露出明显的忧虑,“万一有个什么闪失,恐怕会牵连甚广。”他的目光紧紧锁住程咬金,似乎在等待着对方给出一个让人安心的答案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