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8章 吞掉列强资产的策略(1/2)
不可否认,欧美列强在这一轮招标之中获取了大量利益。其中拿到项目最多的是英,法,德。其他就是美国、日本、意大利、奥匈俄国也有一小部分。
矿山,铁路,公路,电厂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大量贷款。这些都是以矿山作为抵押物。
这就成了原罪,那些没有拿到项目的国内资本开始行动。
一方面他们找袁世海政府施压。一方面在报纸上开始攻击仁义社的政策。
各种报道铺天盖地,主要是以下几种说法:
一,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,仁义社作为地方政权,无权占有国家资源,更没有权利将国家资产抵押给外国资本。
所有的矿产、铁路、战略工厂的审批该由袁世海的国家政权进行审批。
第二,税收是国家机构运转的必要条件,西南特区的税收应该有部分交于国家。
第三,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。历朝历代都是由国家专销。现在仁义社独占了盐井,所有收入都归仁义社,这仁义社已成了国中之国,成了妥妥的大军阀。
第四,仁义社卖国求荣,纵观仁义社的开发项目,国内投资者只获得极少数项目,而列强却获得了极多的利润很大的项目。
这就是宁予外人,不予家人。
第五,为了发展基础建设仁义社大量举债。现在举债已达几十亿元每年利息就是上亿元?这么高的负债率已经完全超过了仁义社的偿还能力。而债务一旦还不上作为抵押的矿山就会归国外所有,而根据仁义社的收支状况,这笔钱多半还不上。
这不是卖国是什么。
第六……
……
面对凶猛的舆论攻势,郭向荣率领宣传部门进行了猛烈反击。
不得不说别人的攻击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。但是特区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把抓到手的利益让出来了?
在郭向荣的带节奏下,学者、企业者、绅士各行各业发起了反击。
一时间报上你来我往,煞是热闹。
我们西南特区中的西川地区,七成的适龄儿童上了学,难道这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?难道袁世海政权不该出钱?
可他们没出钱。全是我们的税收所出。
祖国的边陲藏区,为维护国家统一,防止外国势力的进入,仁义军驻军数干,后勤保障就是一笔天文数字。袁四海政权给了多少?还不是主要靠特区政府的税收。
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,是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。但是由于历史原因,他们地处偏僻,经济落后。
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,仁义社制定了向民族地区倾斜的政策。譬如每年向民族地区亏本送去的盐和茶叶若干若干担。
还有接收了省外各地难民多少多少,建立了多少难民营?这些钱难道袁世海的政府不该出吗?
总之算去算来。不但特区政府不该拿出钱,反而袁世海政府还应该大量向西南特区支出这笔钱。
郭向荣也是服了,根据夏平的指令,宣传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。不但文章要进行反击,还要延长关注时间,注意关注点。
文章中还要反映各地的经济特点,为地方产品打广告。
夏平告诉郭向荣,这叫炒热度。有热度才能加带私货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