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6章 从此改了才好(1/2)
毓溪比了个嘘声,抬手为妹妹整理发饰,温宪也帮着嫂嫂理一理,彼此都仪容端庄后,才来到长春宫外。
这些日子来道贺的人不少,惠妃见着姑嫂二人,也是热情和气,端得皇妃的尊贵和体面,她再怎么嫉恨永和宫母子婆媳,也不会露在脸上落人口实。
相比之下,惠妃要比宜妃好“对付”得多,彼此都说说客气话就好,惠妃要留两个孩子用午膳,毓溪坦率地说,孩子们许久不进宫,怕没规矩,她得去看着些,不能劳累额娘替她带孩子。
惠妃则道:“我这儿人来人往的,孩子们来了也不安生,下回,等你们新嫂嫂进宫,把弘昱他们都接来,兄弟姐妹一处玩耍才好。”
毓溪大方地应下,再闲话几句,便要告辞,温宪一言一行则都跟着嫂嫂做,错不了。
待姑嫂二人离去,惠妃却站在门前怔怔地发呆,直到另有人来求见,她才缓过神,回到殿内坐着。
“主子,您是不是累了?”
“累什么,这么点儿小事。”惠妃拿起茶碗,但没心思喝,自言自语似的说,“我若能有个闺女该多好,可没有姑娘,连个好儿媳妇也攀不上,乌雅氏的命,怎么就那么好。”
这一头,永和宫里,本该玩踢毽子的姐弟俩,因谁的毽羽更好看而吵闹起来。
德妃好歹是养大了温宪和胤禵这对姐弟,本以为应付小孙儿的事手到擒来,谁知哄也哄不好,弘晖嚎啕大哭要找他额娘。
偏偏毓溪一回来,这俩小家伙又立刻老实了,不知是小孩子吵架忘性大,还是敬畏母亲的威严,方才抢毽子的事儿仿佛没发生过,一个比一个殷勤地要拿毽子给额娘玩。
看着毓溪熟稔又麻利地给孩子们擦脸理衣裳,德妃就知道平日在家,毓溪都是自己带着孩子,而不是假手奶娘们再不管不顾,如此孩子们长大后,会养成怎样的品性,她放心极了。
“昨儿想教规矩来着,怪媳妇一时懒惰,想着他们能老实一两个时辰,没想到还是丢人了。”毓溪打发了闺女和儿子,来到婆婆跟前,自责道,“他们在家也打架,可每回转身又是最亲的姐弟,我和胤禛都懒得管了,反倒是纵了他们。”
德妃笑道:“额娘是养了你弟弟妹妹的,我什么阵仗没见过,小孩子就该吵吵闹闹的才活泼,我瞧着喜欢,你自责什么劲儿,怪矫情的。”
毓溪也笑了,进门搀扶额娘坐下,要了一碗茶喝,听着外头姑姑和小家伙们的嬉闹声,德妃便问长春宫里什么光景,问她们与惠妃说了些什么。
毓溪如实禀告,自然不会出差错,但也有一事要请教额娘,就是八贝勒府添了格格,他们要不要送礼恭喜。
“礼物是备下了,可心里没准数,总觉得这礼送去,是打八福晋的脸。”
“你顾虑得对,昨儿他们两口子,还在延禧宫前起了争执。细打听后,是八福晋不愿去见良嫔,想要出宫回家,八阿哥不答应。”
毓溪道:“这是她的性子,一早与她相处,我就觉着与她是合不来的,倒也不是人家不好。”
德妃颔首:“遇上这样的事,谁心里也不好受,那会子李氏和宋氏进门,你心里多难受,如今在八福晋身上只会伤得更深,她能散发出来,比憋在心里强。”
毓溪问:“后来是走了,还是进门了?”
德妃道:“八阿哥怎么会让她走呢,八阿哥最在乎良嫔,儿媳妇不敬婆婆,他断不能容,两口子进门坐了会儿才走的。”
不敢想象,眼下八贝勒府里是什么光景,毓溪身后有娘家,宫里有疼爱她的婆婆,早年为了求子身心俱疲时,还能被长辈亲人呵护着哄着,可八福晋什么都没有。
德妃接着道:“后来胤禵去了值房,陪八阿哥说了半天话,险些耽误午后的课业,这小家伙去了阿哥所后,越发不服管教了,到处乱闯。”
“十四弟是去安慰八阿哥?”
“这些年来,八阿哥那儿稍有动静,胤禵就及时去问候关心,夏日送凉茶,冬日送手炉,比胤祥对胤禛还细心,也不知道是谁教他的。”
毓溪笑道:“十四弟本就是细致的孩子,外人瞧着大大咧咧罢了。”
德妃看着儿媳妇,正经问道:“一奶同胞的亲弟弟,却与其他隔着肚皮的兄弟好,孩子,你会膈应弟弟吗?”
毓溪毫不犹豫地摇头:“额娘,这事儿我和胤禛早有商量,和弟弟也是什么话都开诚布公地说,怎么会膈应呢。我更是早就下定决心,不论将来胤禛和弟弟们有什么矛盾误会,我这个嫂嫂,永远会包容弟弟、照顾弟弟。”
“好、好……”德妃不知怎的,竟是鼻尖发酸,可她相信,儿媳妇不是敷衍她哄骗她,毓溪一定能做到。
毓溪很是能理解婆婆此刻的“伤感”,但实在没到了细说深究的地步,点到即可,便主动转换话题,说道:“额娘,我和妹妹方才在西六宫见到毓庆宫的奴才,是太子妃身边的人,后来随侍也打听了,不是到长春宫贺喜的,这样没道理的跑去西六宫地界,会不会是太子……”
德妃谨慎地朝屋里看了眼,吩咐环春到外殿守着,才对孩子道:“你不常进宫,就以为是偶尔撞见的,其实太子妃的人,常常去西六宫,确切地说,不是西六宫,是启祥宫。”
毓溪脱口而出:“是去找密贵人?”
德妃苦笑:“这事儿,外头传到什么地步了?”
毓溪道:“并不常常有人提起,不然方才和妹妹就该想到了,我们都只以为,是太子又穿着奇怪的衣裳乱跑。”
“太子近来都改了,好多了。”
“那就好……”
德妃将一盒蜜饯打开,要毓溪挑一块,语气很平常地说:“密贵人清清白白的人,与太子从无瓜葛,但这回只封了和嫔,没封密贵人,外头闲言碎语多,毕竟密贵人为皇上生了小阿哥,和嫔尚无所出。”
毓溪点头:“是,外头议论过一阵子。”
德妃道:“和嫔平步青云,是瓜尔佳氏的家世好,有没有孩子还是其次,皇上也盼着和嫔能辅佐贵妃娘娘,共同料理后宫之事。”
“那额娘您呢?”
“其实这么多年,额娘有权但无名,六宫的事我虽都管,可四妃之中我尚居次位,宫里的事,本不该我做主,直到如今贵妃娘娘代掌凤印,后宫才有了体统。”
这话叫毓溪听来,很不是滋味。
孝懿皇后在世时,六宫的事额娘就没少操心,再往前,甚至一面伺候太皇太后,一面帮着打理。
可是那么多年,功劳苦劳堆得比山还高,额娘在四妃之中尚不能居首位,里里外外费了那么多心血,皇阿玛还是把贵妃之尊给了佟家。
“傻孩子,你替额娘不甘心了?”
“是……您辛苦大半辈子,像是为他人做嫁衣。”
德妃笑道:“我若封贵妃、掌凤印,那朝廷可就热闹了,明珠、索额图之辈,早八百年就该对付胤禛,乃至于没有你们的姻缘,乃至于额娘活不到今日。”
毓溪心头一紧,严肃地坐端正:“额娘,是我糊涂了。”
德妃道:“其实道理你都明白,不过是一时替我气愤罢了,你不糊涂,你和胤禛都不糊涂。”
毓溪冷静下来,说道:“因此密贵人有小阿哥,但她只能是密贵人,和嫔娘娘没有子嗣,皇阿玛反而能毫无顾虑的晋封她。”
“你看看,不是很明白吗?”
“额娘,您不委屈吗?”
德妃亲自给儿媳妇挑了块好吃的蜜饯,笑道:“虽然这永和宫关起门来,才是额娘的家,可我到底身在紫禁城,恩恩怨怨、人情世故都免不了。忙碌那些事,为了皇上,也为了我自己,是我自己想把日子过舒坦,不与他人相干。至于名啊利啊,不过是后世之人茶余饭后的闲话,我操那份心做什么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