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 生活(2/2)
李母就怕自己想单独给李三娘私房银子的话儿被两个媳妇子听见,左右张望了下,才越来越靠近李三娘的耳朵边,小小声说了。
“阿娘,儿知道阿娘体贴儿,但儿真的有钱,出嫁前儿改进的那益元散每月的分红不少呢。
阿娘不必担心,这咱家这么大的房子儿是买不起,稍小些,只住儿和露珠儿的小房子,儿还是能买得起的。”
李三娘在心里感慨李母的爱女之心,也想着还是得增加经济来源,毕竟二十亩地的收入和药方的分红是固定的,就那些,虽然日积月累下来也不少,但还得教养露珠儿呢,将来露珠儿出嫁的嫁妆也得现在就攒起来。
这里不是现代,现代女性还有可以选择不婚不生孩子的权利呢,这里不论男女,到了岁数不成婚可是不成的。
唯一的可以说还算好的就是小娘子出嫁的嫁妆可以集结成单,一式三份,娘家一份,夫家一份,官家一份,假如将来和离,这就是凭证,是可以全部带回的,是女娘在夫家生存的底气和后盾。
李三娘又对李母说:“阿娘,儿想着这房子,最好就在咱家附近,离得近些,方便等儿身子大好了,儿想带着露珠儿直接就搬过去,也便宜些。”
李母听到这儿,焦急的想反驳,还没出口,李三娘继续说道:“大嫂对我多好,阿娘你还不知道。
说句阿娘勿怪的话,儿敬重大嫂,儿小时候都是大嫂带着的。
二嫂虽是晚了两年来咱家的,但二嫂是个实诚的性子,从没跟人红过脸,对儿也好。
是儿自己想住出去的,儿终归是和离归家的,大郎他们一日日都大了起来了,尤其是大郎都快十五了,翻过年去,都能给他相看了,不好让他再继续和二郎他们住在一块儿了。
正好等儿搬了出去,把儿那个屋子规整规整,来年有媒婆上门,咱们也好说话不是。”
“我的儿,阿娘只觉得委屈了你。”
“委屈什么,阿娘,儿是何其有幸有咱们这么一大家子亲人呢。儿定是上辈子修了福报了,才能投到阿娘的肚子里来的。”
听着听着,李母这一腔母爱上来了,眼眶都湿润了。
李三娘一看这架势,赶紧说:“阿娘,你等着,儿去给你拿几块儿点心包好放篮子里,等去人家等妇人发动的间隙要是饿了还能吃一口垫垫。”
虽然武帝登位后一系列的施政举措里也有鼓励百姓尽早分家另居的,但父母在不分家这点的影响不是这五六年就能大范围改变的。
而且阖家聚居也是一种百姓抱团生存的方法,互帮互助的把日子过下去。
武帝也减免很多赋税,最近两年还自主征召兵士,而不是强征了,但百姓还是习惯了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。
除非是经商的人家,才会子女一成家就分家。
因为武帝不抑制商业发展,反而鼓励,有很多优惠政策,分家是能把利益最大化的,导致商户人家分家的倒是多些。
李大兄在金吾卫,守卫金光门,住在长安城内最是便利,毕竟他天不亮就去上值了,有的时候有个什么事,旬休日也是说走就走的。
长安城,居不易。
李大兄又是自幼跟随李父长大,亲父已亡故多年,又是边人,也就没什么父系亲人可找。
所以,成婚后,生了两个小子了,还是住在这医堂后的东厢房里。
要说李家能在长安城内有这么一处不小的房产,李三娘夜晚复盘的时候,搜寻原身的记忆,就觉得李父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。
毕竟就记忆里,李母从李三娘少时就带出来的话来看,李父年轻的时候可不容易,必然是有一番艰苦日子且发生了什么,才能在这长寿坊有这么一处居处的。
李二兄一家子自然是因为要经营药柜了,李父现在已经不管药柜了,只管坐诊,医堂和药柜的琐事都是李二兄在管。
再就是两家子都是为了四小只的前程,肯定是住在城内才便利,最优选。
只是虽说是不小的房产,但因为前面一排都用来经营医堂和药柜了,占了一大块儿。
李父李母还要保留李三娘出嫁前的闺房,只能委屈四小只住在一起。
也幸好四小只都是小郎君,才能都睡在一起。
要是有女娘,这用作四小只书房的房间,估计得拆分建个院墙给小娘子来住了。
送走了李母,没一会儿陈牙郎就登门了。
李三娘和陈牙郎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要求,就在长寿坊,离李家近,最好有口井,不拘多大,能住下她自己和露珠儿就行,只要半月内能尽快交房签契,价钱可以稍稍加些,也愿多给牙郎些中介费。
请李二嫂帮着带会儿露珠儿,李三娘就去厨房和李大嫂一起操持今儿的午食。
对的,又是蒸番薯,但有昨晚吃剩下的席面,也算不错了。
吃完饭,在院中枣树下闲话几句,想着一会儿再去午睡呢,李父就端着一碗汤药过来了。
“三娘伸手,阿耶给你看看,是不是该改药方子了。”
说着,李三娘听话的,伸手给李父,李父仔细诊脉了片刻就说:“你底子好,竟没留下什么暗症,这顿先喝了这碗药,晚上那碗,等我换个方子再熬给你喝。”
“全赖阿耶医术高明,儿才好的快呢。”李三娘赶紧拍了一把李家大家长的马屁,千穿万穿马屁不穿。
这世上哪里有不爱听好话的人,更别说李父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家长,真的对李三娘这个女娘很不错了。
虽然不乏是李三娘从小身体底子就好,又是早期就小产了,对身体的损害与妊娠好几个月那种相比不算严重的,并且小产后尽早的回到了李家,得到了良好的照顾。
总之,李三娘的身体棒棒的,最近一月内好好休息,对健康和寿命不会有很大的影响。
感谢你的阅读。